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北京协和医院张太平教授,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伟教授,我院张肇达教授、刘续宝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中青年骨干参会。
自2017年首届华西创新日论坛举办以来,我院已连续举办三届医院管理创新成果擂台赛,旨在厚植全院创新文化氛围,充分释放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创造潜力和创新潜能。组织部、麻醉科AIR团队、无纸化医保特药协作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纪委办公室以及全科特需病房双医疗组长管理团队等6个项目分别获三等奖。
经过专家组初评以及演讲比拼两个环节,最后共有10个项目斩获奖项。人力资源部人才领航人事赋能———高质效人力资源工作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项目获一等奖。比赛既展示近年我院在医院管理创新方面的卓越进展,也为华西人提供了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成果的交流平台组织部、麻醉科AIR团队、无纸化医保特药协作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纪委办公室以及全科特需病房双医疗组长管理团队等6个项目分别获三等奖。我院常务副院长黄进,公共事业发展部、临床研究管理部、统战部、国有资产管理部、科研实验室管理部以及外科(外科学系)等临床科室负责人担任评委。
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全院51个项目申报,涉及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科研等多个医院管理方向。财务部以患者为中心,华西医院画好结算服务‘同心圆项目、掌上荟团队‘两大平台推进多院区同质化医疗:跨院区移动会诊与医务授权管理项目以及伤口项目团队伤口精准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和推广应用研究获二等奖。大会注册1265人,累计在线浏览人次达8953。
论坛还特别设立了AI研讨会专场、麻醉进展与创新新药论坛、病例分享会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主委黄宇光教授、我院院长李为民教授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主委朱涛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主委黄宇光教授、我院院长李为民教授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注册1265人,累计在线浏览人次达895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黄宇光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董海龙教授、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曹君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锋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向明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胡霁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智教授以及我院刘进教授等,结合研究所长,分享了麻醉学科最新相关研究、学科建设管理经验、围术期监测治疗、医工交叉创新、麻醉与人工智能、新药研讨等内容。
论坛还特别设立了AI研讨会专场、麻醉进展与创新新药论坛、病例分享会等。此次大会以安全、创新、品质、人文为主题,共设立5个会场,特邀60余名国内麻醉学界及友邻学科知名专家,从多学科、多角度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麻醉学科前景和未来方向。2022年12月16日-17日,由四川省医学会主办,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承办、我院协办的四川省医学会第三十次麻醉学术会议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院130周年庆系列学术活动——华西麻醉学前沿论坛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召开。秉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宗旨:守安全底线,抓学术内涵,做品质细节,倡人文临床
虽有患者稍微多等了一会儿,但也给予理解与支持,让特殊时期的医护人员倍感暖心。创伤医学中心、肝脏外科、小儿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多个临床科室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务人员,通过三班倒投入到发热门诊的紧张工作中。建立综合救治病房,通过内外科医师协作,扩容提升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急诊患者的收治能力…… 以神经内科为例,神经内科联合神经外科一同成立了神经综合病房诊治小组。近日,一名86岁脑卒中患者被紧急送往我院。
从日均300+到日均700+ 保急诊。在患者新冠阳性的情况下,急诊科与神经内科无缝衔接、联动救治,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肯定和赞扬。
血液透析室每天要完成接近200人的血透治疗。既是保必须,也是保急诊。
特殊时期,华西人再一次舍小家、顾大家。目前,在急诊科观察室、抢救室设置床位70张,专门用于收治阳性急危重患者。随着新冠疫情形势的变化,在患者急剧增加、医务人员减少的情况下,连日来,我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调整优化诊疗流程、整合统筹医疗资源,坚持人力资源调配全院一盘棋、病房床位收治全院一盘棋、医疗物资调度全院一盘棋,集全院之力做好四保:保急诊、保发热、保重症、保必须,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在急诊予以吸氧,并完善胸部CT等检查,秦爷爷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前列腺增生。诊疗小组按照需求随时可扩展成两个治疗组,全力以赴为诊治患者而努力。全院202张ICU病床统筹安排,所有重症病区都对新冠重症开放,按院感要求阳性/阴性分区收治,避免危重症患者交叉感染。
同时,建立阳性患者标准化防护措施和救治流程,保障救治及时性,确保不因新冠阳性导致救治延误;消化内科、心脏内科、肾脏内科、中西医结合科等多个科室也暂停了门诊择期入院,优先保障收治急诊病人。针对血透、放疗、手术等特殊人群,采取分时段专班处置的方式进行诊疗工作,在每日最后一个班次安排为新冠阳性患者处置,并根据阳性患者的实际人数增设班次,每班次诊疗结束后均进行终末消毒。
为了让血液透析室不停摆、患者治疗不中断,血液透析室病房根据医护人员健康状况每天按照四个班次进行排班,确保当天任务当天完成。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病房的护士们也是随时待命,随时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床旁透析治疗。
这是华西人的心声,也是华西人的行动。为了尽量让患者不跑路或者少跑路,发热门诊配置了检验检查设备、非接触式自助缴费机等,力争为发热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卒中、胸痛、创伤、上消化出血等绿色重点通道病种的救治流程进一步梳理优化,保证了重点疾病患者的及时救治。经过初步对症治疗及基础疾病的管理,两位老人的病情基本稳定,精神都较入院前有所恢复。为了让两位百岁老人相互陪伴且方便家属照顾,22日下午,两人被收入老年医学科继续治疗。其他行业可以说‘不,医生护士不行,因为有病人等着我们。
12月12日,一名新冠阳性的主动脉弓溃疡患者需要立即手术,如不及时手术随时会发生溃疡破裂危及生命。床位可灵活增加,人力如何充分保证?此前在重症医学科轮转学习的400多名医生作为ICU后备人才库,随时根据需要作为ICU一线医生补充,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收治。
一位老年患者以凶险的后循环梗死入院,入院时血氧饱和度低,并且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经过痰液引流改善、俯卧位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逐渐好转,目前意识清醒、可自主进食。
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医务人员肩负着守住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为保障患者得到有效综合救治,每天下午,医务部组织感染、重症、呼吸等有救治经验的医疗专家,组成会诊专家组,对重型以上阳性患者进行一人一案会诊讨论,保障患者安全。
爷爷婆婆,现在好些没?12月23日,在我院老年医学科,101岁的秦爷爷和同为101岁的老伴儿住进了同一个病房。着手扩床位的还有呼吸与危重症科。面对数量上升的发热患者,发热门诊从原有的3个诊室增加至5个诊室,同时实行包干制,由各临床科室轮流安排医生做好每日发热门诊接诊工作。12月22日,老两口因咳嗽、乏力1周,发热3天,先后由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
除了接诊患者,发热门诊的电话更是一刻都没有停过,值守医护人员总是竭尽所能耐心回答各种问题。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成立的神经综合病房中,从神经综合护理单元调配出20张病床,专门收治急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没有因为我母亲是新冠阳性而有一刻的耽误,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神经综合病房还在着手扩床位、扩容量。
婆婆评估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根据发热门诊接诊情况,医院也将动态调整发热门诊诊室开放间数。